12月23日,在西虹东路与南湖南路路口,水磨沟区交警大队南湖路中队民警正在帮骑手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全媒体记者饶俊华摄)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郭玲 王璇 饶俊华)今年7月25日,乌鲁木齐晚报7版刊发《如何破解“骑手”上路速度与安全之困?》一文,聚焦外卖员、快递员在使用电瓶车时存在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报道推出后,持续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几个月来,市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并建言献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集中整治;市委社会工作部通过推出闪送暖“新”地图、召开恳谈会等,畅通骑手配送“最后一公里”。
临近年末,乌鲁木齐市又启动外卖餐饮配送电瓶车交通安全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全市相关行业部门瞄准电瓶车生产销售、交通违法违规、停放充电管理、线上经营、配送人员合法权益等环节,开展专项检查、宣传、培训工作,织密电瓶车出行“安全网”。
12月23日,在黄河路钱塘江路口,沙依巴克区交警大队长江路中队正在对外卖、快递等人员电瓶车道路交互与通行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治理。
“电瓶车在机动车中间穿行的危险你知道吗?”当日11时,沙依巴克区交警大队长江路中队中队长郑明,拦停一辆不靠右侧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后询问。骑手尴尬地说“:知道。”
郑明追问:“知道危险还不靠右侧行驶?”骑手说:“为了赶时间,看到路中间比较宽就打算通过这段路再靠右侧行驶。”
“这种行为属于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郑明告诉骑手,我国《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道路根据条件和通行需要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实行分道通行。在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非机动车应在车行道的右侧行驶。
到当日12时,该路口共查处了15起外卖、快递电瓶车交通违法。郑明说,当日查处的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均为过路口不推行、不靠右侧行驶、不戴头盔等,骑手违法的原因也较为单一,是由于“赶时间、想要多送单。”
记者发现,对于容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重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交警现场查处后,还会对骑手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对于载人等情节轻微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交警现场纠正骑手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后,对骑手进行批评教育,让其现场观看学习交通安全教育视频。
“我们每月会对辖区外卖、配送类企业站点进行走访,上门开展交通安全宣传。”郑明说,同时,还联合街道、社区,对外卖配送站点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提升骑手的交通安全意识。
连日来,水磨沟区交警大队也在辖区主要路口持续开展外卖、快递电动车交通违法治理。
12月23日,在水磨沟区西虹东路与南湖南路路口,一名只戴着棉帽的快递员被民警拦住,询问其为何没有佩戴安全头盔。快递员说“:头盔太不方便了,棉帽暖和。”
“头部是人体最脆弱也是最容易受到致命伤害的部位,电瓶车发生意外事故时,对骑乘人员的冲击力很强。”水磨沟区交警大队南湖路中队中队长张阳对快递员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了批评教育。接着,张阳为快递员正确佩戴好安全头盔。
“以后一定要重视交通安全,尤其是听交警说电动车违法造成事故自己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时,想到自己对交通法规了解不够。”一名骑手说,他才开始送外卖,以后一定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能拿生命当儿戏。
“我们在专项整治期间,重点治理外卖、快递行业等电瓶车的多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张阳介绍,包括电瓶车没有牌照、占用机动车道不靠右通行、不佩戴安全头盔、闯红灯、逆行等重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西虹东路与南湖南路路口周围,餐饮企业、写字楼和居住小区比较集中,分布了两个平台的4个配送站点,每天骑手都会途经该路段往来配送,一些骑手为了多接单、赶时间,就发生了上述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通过专项治理,提升了骑手的安全意识,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乌鲁木齐市启动外卖餐饮配送电瓶车交通安全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以来,乌鲁木齐交警在全市开展了外卖电动车道路交互与通行违法治理,经过多日整治,外卖配送电动车违法数量明显减少。
在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中,交警部门加强了外卖电瓶车路面交通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管理。在路面交通执法方面,交警部门采取了分类管理的方式,重点对外卖类电瓶车闯红灯、逆行、横穿道路、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同时,协助行业主管部门督促各外卖企业加大对骑手的培训教育力度,从源头上做好宣传教导工作,强化骑手的交通安全意识,规范其路面骑行行为。
外卖配送站点相关证照是否齐全、站点骑手的电瓶车是不是真的存在非法改装、站点是否落实《乌鲁木齐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及《乌鲁木齐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细则》……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交警部门、新疆新能源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行业协会,持续开展乌鲁木齐外卖配送站点的检查。
在天山区中山路附近的美团外卖站点,联合检查的工作人员检查了电瓶车的合规使用情况,站点的证照、培训台账、骑手信息台账等,并根据骑手的道路交互与通行违法处罚信息,对涉及的骑手进行引导和安全培训。
“站点每周都会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骑手进行交通安全培训,对电瓶车进行安全检查。”宁夏鸿蒙物流有限公司光明路站点负责人王亚龙说,目前站点有60多名骑手,一般骑手都是带车来从事配送工作。每周会重点检查骑手非法改装电瓶车、安装外放音响等不合规行为,及时让骑手改正。针对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次数比较多的骑手,会进行限制接单等处罚,引导骑手改正错误行为。
乌鲁木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监科科长张贵介绍,联合检查组仔细检查了企业落实电池技术标准、采购电池时的索证索票情况、管理台账等内容,增强了电瓶车换电企业的安全意识。在开展检查的同时,也对企业组织了行政指导,要求企业压实主体责任,坚决严格落实新国标,同时要及时消除各类隐患。
来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12月1日至20日,多部门联合检查外卖站点29家,经营单位3家,租赁企业1家,共享换电企业2家。联合市交警支队、人社、总工会、新疆新能源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行业协会组织并且开展外卖餐饮配送相关站点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已对55家站点开展培训,覆盖外卖配送人员5000余人。
多方联动摸查外卖站点,规范配送行为共筑安全防线,既提升了经营单位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提高了企业合规经营水平。
新疆顺丰同城乌市城市群负责人赵强说,根据乌鲁木齐市网约配送行业公约,对电瓶车管理的有关要求,公司对在平台跑单骑手的电瓶车开展了内部自查,已建立了相关台账,包括骑手信息、3C认证证书编号、是否安装摩托云T-BOX等。同时,公司管理人员对骑手开展了安全骑行、一盔一戴等培训,设置专人专岗抽查和监督机制,确保骑手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多家电瓶车品牌的销售门店了解到,目前市面上电瓶车使用的主流电池通常分为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两大类。
一家电动自行车品牌经销商代表黄前印说,铅酸电池价格实惠公道、安全性高,但缺点是体积和重量大、充电速度慢。锂电池则体积小巧,充电速度更快、航时更长、常规使用的寿命更久。但是锂电池的缺点是,在受到外部撞击、挤压以及在过充和电气线路故障等条件下,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今年以来,一系列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中,就包括鼓励电瓶车以旧换新政策。在2024年12月31日前,乌鲁木齐市消费者交回个人名下老旧电瓶车并换购电瓶车新车的消费者给予一次性500元补贴,对交回老旧锂离子蓄电池电瓶车并换购铅酸蓄电池电瓶车的消费者,给予一次性600元补贴。
乌鲁木齐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卫平介绍,电瓶车补贴的商品发票开具日期需为2024年12月31日前(含当日),提交申请日期为2024年12月31日24:00前,合乎条件的消费者均可申领补贴。
12月23日,走进河滩北路的电瓶车品牌销售门店,记者看到商家在醒目位置张贴有“以旧换新”宣传海报。
新日电瓶车代理商、新疆尚途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丁书鑫说,为了推动电瓶车以旧换新,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新款电瓶车库存,涵盖多个品牌与型号,从适合城市通勤的轻便款到适合长途骑行的高续航款,可满足多种消费者需求。
日前,国家四部门联合发文,自11月1日起,所有不符合《电瓶车电气安全要求》等相关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瓶车,将严禁生产、销售和进口,旨在加强电瓶车产品的准入管理和行业规范。
新疆新能源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行业协会综合处处长薛冰说,新国标进一步发挥强制性标准的保安全和规制作用,推动电瓶车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高电瓶车产品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生命健康安全。
同时,新疆也发布了电瓶车二维码溯源管理系统,将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者的流通信息合成一个“二维码”,形成可追溯、可溯源的管理系统。
如今,在乌鲁木齐市很多新建小区和公共充电站,电瓶车充电桩和电瓶车充换电柜也慢慢变得多,方便电瓶车安全充电、高效充电。
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共有电瓶车充换电企业11家,建设了电瓶车充换电柜900个。
其中,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分公司已经建设了300多个充换电柜。该公司换电业务负责人彭杨介绍,电瓶车充换电柜基本覆盖了乌鲁木齐主城区,服务了3.6万余人次,换电里程达到18.61亿公里,减少碳排放36万吨。“明年,我们公司将继续推进70处换电网络的增补。”彭杨说。
日前,新疆首次发布《电瓶车充电桩建设安装技术规范》和《电瓶车换电站建设安装技术规范》,在推动电瓶车充电设施建设方面有了明确标准。
薛冰说,随着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出一系列落地有效的举措,将进一步引导电瓶车行业安全健康发展。
自乌鲁木齐市多部门联合开展电瓶车交通安全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至今,55家外卖站点已完成安全培训。
12月23日,记者从电瓶车交通安全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第一次调度会现场了解到,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联合交警部门、市人社部门、市总工会、新疆新能源自行车电动摩托车行业协会等,对涉及电瓶车的相关销售、租赁、外卖站点、换电企业等,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先后检查相关企业35家。同时,组织并且开展外卖餐饮配送相关站点安全意识培训工作,已对55家站点开展安全培训,覆盖外卖配送人员5000余人。目前,全市共有外卖站点73家,后期将继续开展安全培训,达到培训全覆盖。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张军介绍,为推动整治行动进一步取得效果,将通过持续加强对外卖站点、平台企业、电瓶车租赁企业、共享换电企业的监管;通力协作,形成执法合力;强化案件查办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报送等四项举措,进一步摸清各合作商、站点、共享换电企业、专送骑手、众包骑手等信息,及时来更新台账,对发现不合格电瓶车、改装加装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对违规车辆追根溯源。
米东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平亚飞介绍,该局联合米东区委社工部、交警部门开展了新就业群体政策解答座谈会,为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等新就业群体解答电瓶车安全使用、市场准入等问题,并开展了外卖站点全方位检查,要求各站点规范管理,全面排查电瓶车安全隐患。
同时,自本周起,市级、区(县)级各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每周都会对即时配送平台、网络餐饮平台及其合作商、站点、共享换电企业、租赁企业执法检查及路面执法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