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户外烧烤团建露营在1号链接,我们的蔬菜包在2号链接!朋友们点关注,享受优惠价格……”最近,青浦区重固镇的新君宴合作社直播间里热热闹闹,工作人员忙着接单。直播间外,重固镇“智汇泉”“五老”工作室的成员面露微笑。这个直播间,是他们在“接诊”中开出的“方子”。为乡村振兴“把脉”,是这个工作室的主体业务。如今,方子见效了,他们也颇感欣慰。
“智汇泉”是青浦区重固镇进一步贯彻落实习关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团结动员广大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下简称“五老”),形成的一套引领老亲身参与乡村治理振兴、传承经验攻克难题、带教培养本土人才、参与治理协商共治、传授经验攻克难题的工作机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示范榜样作用,不断开拓重固镇关心下一代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局面。
做“智汇泉”品牌,底层逻辑是,用足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牵引资源导入,发挥专业优势带教,助推乡村振兴提档升级。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智汇泉”品牌已建立“老书记”工作室、银龄服务岗、“五老”帮帮团等队伍,他们在各自擅长领域为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智汇泉”有效整合“五老”专业人才和阵地资源,建设各具特色的“工作室”,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延伸服务关爱下一代的手臂,提升关心下一代工作影响力。聚焦老书记、老党员、老乡贤,聘请8名不相同的领域岗位的优秀退休书记,构建“1个工作室+8名带教书记+N名带教学员”的老带新培养模式,通过“四海重逢”项目,推动包括新重固人在内的735名离退休党员亮好身份,参与“重固治理”。同时,组建德高望重型、杰出成就型、热心公益型等“五老”团队,实际做到多维度赋能乡村振兴。
在重固镇章堰村,有一家从事绿色有机农业的合作社,名叫上海静逸稻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徐国建是土生土长的重固人,前些年,他发现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种田,而老年人力不从心,他便有了投身生态农业和数字农业的打算。于是在几位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下,他办起了稻米专业合作社。从种植水稻到有机蔬菜,他虚心向种粮大户、农业专家请教。合作社生产的“万亩春”大米先后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安全认证、被评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他个人也荣获“青浦工匠”称号。在乡村无限广阔的田野上,徐国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模范的责任与担当,在他的带头示范下,年轻人也开始投身农业发展。如今,合作社已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带领农民们奔向幸福路。
据介绍,“智慧泉”老书记工作室每年结合老书记们的特长优势和青年干部的成长需求,精准匹配带教结对名单,精心制定个性化带教方案,跟进建实“一人一档”成长档案,做实做细成长评估与激励等闭环工作,积极发挥好老书记工作室在培养青年干部中的“孵化器”作用。近年来,先后结对培养了40名后备干部,其中16名乡村青年进入村居两委班子,有9人进入了镇各职能部门。
重固镇通过“把好脉”“开好方”“治好病”三步走,充分的发挥“五老”智慧与经验,把民生难题摆在台面上,协商共治,有效化解群众“揪心事”、治理“操心事”、办好为民“暖心事”。
家长里短、动迁安置,村民间的矛盾纠纷最难调处。重固镇新丰村有一支平均岁数65岁的低龄老人组成的“银龄”志愿者服务队伍,他们发挥优势,协助村内工作人员,服务村民群众,为维护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银龄”党员志愿者团队定期安排队员坐班开展“银龄解忧”,帮助村民调处矛盾纠纷、为村民拍全家福,协助村委解决各类问题。顾先生与倪女士原是关系和睦的邻居,去年却因两家房子中间的通道问题发生纠纷。60多岁的调解员郑小菊和徐全龙,经反复考证核实,确认该地块的使用权、经营权和管理权属于公有,只作为人行通道与消防通道,任何人均不得在该地块上进行建设。紧接着,邀请双方来到“会客室”召开调解会,经过一下午的耐心调解,双方握手言和。
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志愿者队伍共成功调解矛盾43起,逐步提升了乡村治理效能,为基层乡村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小舞台释放大能量。目前,“智汇泉”品牌不断拓展内涵,已逐渐形成“小板凳”宣讲会、“文明妈妈队”、“巧手妈妈”编织队等特色团队。实践证明,“智汇泉”正通过聚合效应,成为区域高水平发展的助推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日渐增长。重固北部五村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建设休闲林地,不但可以为城镇和乡村居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空间,还能吸引城市居民前来体验乡村生活,带动乡村旅游发展。为此,老党员们在党代会上提出进一步推进重固镇开放休闲林地建设的建议,受到各部门重视,纳入当年重点工作督办。目前,令人期待的重固千亩休闲开放林地建设已完工,该林地面积达1153亩,四季植被丰富,市民移步异景。人们在这里可实现野外露营、林下健身、植物研学等多种功能,幸福感不断攀升。
“大家好,今朝吾尼讲一讲申通公司驾驶员关立平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去救助他人的故事……”基层理论宣讲是连接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智汇泉”五老宣传岗以村民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福泉之声”微广播是蔡能武老师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乡风文明、乡村发展的空中阵地,他在“初心课堂”栏目中,坚持用沪语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讲述正能量的故事,向村民传递党的声音和身边温暖,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文明新风。2013年2月15日,申通快递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车队驾驶员关立平邻居家的液化气回火,一下子点燃了液化气钢瓶。在危急关头,他奋不顾身抱起燃烧的液化气钢瓶往外走,随后又从车上取出灭火器将火势扑灭,但是关立平身上多处都烧伤严重,经法医鉴定为深二度烧伤,面积达14%。在关键时刻,关立平的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去救助他人,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诠释了一名党员的担当。根据这一真实故事创作的广播通讯《微光成炬 沐光而行》,成为蔡老师本期播讲的主要内容,用实际行动为身边人树立了榜样,更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了新的标杆。
多年来,青浦区始终在思想上尊重、生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五老”,不断丰富“五老”工作载体,以宣传激励关怀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动员更多的老加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队伍中来。同时,依托带教团队,为“五老”与青年干部搭建交流桥梁,用五老的“老”智慧焕发青年干事的“新”能量,切实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目前,青浦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已组建近千人的“五老”人才库,将积极推动各街镇借鉴“智汇泉”模式,争取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建立起一支结构符合常理、扎根基层、富有活力的“五老”队伍,持续发挥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为青浦全面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